作者:admin 2021-09-21
制造业ERP是一个由Gartner Group开发的概念,是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制造业ERP除了MRP II 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
制造业ERP
关键点,制造业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
制造业ERP四大功能
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制造业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行业概述
制造业ERP系统是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一个更为细化的产品分支,是更专业更适用于制造业工厂的系统,它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制造业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制造业ERP系统其核心思想是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以计划为统筹核心,结合供应链范围去优化整个制造企业的资源,优化了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了市场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的要求。它对于改善制造企业物料齐套率,规范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发展历程
ERP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要讲清楚ERP原理,我们首先要沿着ERP发展的四个主要的阶段,从**为基本的六十年代时段式MRP原理讲起。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当时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60年代的时段式MRP: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称基本MRP阶段。70年代的闭环MRP: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MRP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月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闭环MRP阶段(Closed-loop MRP)。在这两个阶段,出现了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生产)以及数控机床等支撑技术。80年代的MRPⅡ: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MRPⅡ理论,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RPⅡ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解释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
制造业ERP行业发展情况
国内ERP起源于财务核算信息化,其基础是标准化的财务软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封闭的市场环境下,由于财务软件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用友、金蝶、浪潮等本土厂商竞争的焦点主要在于渠道。其后在市场需求驱动下,各厂商由财务软件提供商逐步转型至ERP及管理软件厂商。
国内ERP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计世资讯,2009)
第 一阶段为导入期(90年代初-1998年)
(1)用户的信息化需求刚刚起步,主要是部门级别的信息需求;
(2)主要应用的软件为财务软件和进销存软件;
(3)多半为标准系统,行业化特性较少;
(4)项目型的定制开发是行业化该阶段的主要方式。
第二阶段为成长期(1999-2006)
(1)客户的信息化需求由部门级上升至企业级别;
(2)开始重视生产制造管理等深层次需求,行业化的需求开始显现;
(3)行业化的ERP产品和MES、DCS、PDM等产品实现了高度的集成,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二次开发平台。
第三阶段为成熟期(2007-2012)
(1)ERP产业行业化特征明显;
(2)开始覆盖供应链环节;
(3)提供商为行业化的产品配备了专门的行业实施顾问与咨询人员,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行业化服务;
(4)定制化需求显现。
在市场化经济高度渗透、竞争环境加剧,以及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同样不得不通过改进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来提升企业的有效性及企业效率,从而对ERP等管理软件提出长期化、持续化需求。近年来主流管理软件厂商所察觉到的需求向好,也许只掀开了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冰山一角。
根据CCID预测,中国管理软件市场未来3年将以17.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到2013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23.54亿元。其中,ERP软件增速达到16.7%。这一增速将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2003-2008年间,新加坡、日本和美国的ERP增长分别是7.3%、5.6%和3.7%。
ERP不仅仅是管理软件,而是管理思想的体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三十余年中,千万中国企业在管理实践和业务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这种实践和创新证明,在信息化的商业时代,管理软件不仅缩小了中国企业与世界级企业的差距,也将由此培养出适合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本土管理软件厂商。
中小企业ERP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有97%为中小企业,企业规模从不到100万到5亿不等,这些中小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但对信息化的介入程度还不高,实施信息化的比例还不足10%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有203%的企业没有计算机,大部分企业的计算机用于打字和报表处理,仅有7.9%做过电子商务,40%的企业不知电子商务为何物,中小企业对专业信息机构、互联网、广告等现代信息渠道的实际利用率仅有10%、9%、7%。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新一次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也显示,近半数中小企业仍未实施任何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己实施建设的也多数以网站、财务或OA等单一功能为主。
调查显示,100-499人的企业ERP应用占37%,500-999人的企业ERP应用占11%,1000人以上的企业ERP应用占33%。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ERP应用除了在大型企业占有市场之外,在100-499人的中小企业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由此可见,中小企业逐渐成为信息化应用的主流。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也将为ERP供应商提供更多机会。
在伴随着中小企业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发展成为中小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对管理日益重视。中小企业ERP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其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被认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借助中小企业ERP提升自我竞争力,这必然导致中小企业ERP的市场快速发展。